孔子仁的思想为什么体现了当时农民的地位有所提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2:06:06

因为孔子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说明农民的地位有所提高,所以才要重视他们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实还是看不起人民,公平看待百姓的是法家。上面某楼别跟我玩咬文嚼字的游戏吸引注意力,儒家所谓的仁和法家的公平正义在春秋战国时期谁更得民心你自己看。

孔子那时候农民只在局部地方出现,以前大都是奴隶劳动,在春秋与战国交际之时才大量的出现农民这一群体,那时候还没有纯粹的农民!井田制的破坏使得农民壮大,他们的地位一直是比较高的,郭沫若将它们被称为众或平民,奴隶主对他们实行笼络政策,所以根本不存在地位提高这回事。
你这里的农民应该是指那些从事的奴隶,奴隶制的废除使他们升级为平民。孔子讲的仁,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前句近乎墨家的博爱,孔子劝导统治者宽正待民,但是并没有正式提出来,正式提出来是在孟子的时候。也许就是这句让所有人的地位提高,于是农民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但是孔子是看不起农民的,论语有一篇讲到,他的一个学生问他怎么种地,孔子对此颇为不屑,孔子自己也常以贵族后裔自居,所以从这方面说孔圣人也是一个俗人啊

孔子的思想是毒药, 他毒害中国人民的思想最深,他合法化剥削体制,允许国王和贵族合法化剥削人民,男人剥削女人,受过教育剥的削没受过教育的,...
我们要扔掉所有孔子和他的团伙的书籍到垃圾桶,以便不会中毒。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楼上的你真得读过论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