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8:28:47
大时代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在南山下种豆,“草盛豆苗稀”,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说“但使愿无违”。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和作者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0回答者: lovingpig_1 - 江湖少侠 六级 1-6 14:59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相关内容
  • 求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其三.
  • 归园田居(其三)和破阵子的重点词,作者介绍,写作...
  • 翻译《归园田居》(其三)
  • 谁有 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其一 的相关知识???...
  • 谁来帮我?<<归园田居>>其二,其三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更多关于陶渊明 归园田居背景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归园田居 陶渊明 背景
  其他回答 共 2 条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在“投冠旋旧墟”之后创作的。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曾经“猛志逸四海,骞翮〔hé,羽茎翅膀上的硬羽)思远翥(zhù,飞翔)”,渴望着象曾祖父陶侃那样有所作为。但是,他所生活的那个“逸虬遶云,奔鲸骇流”(《命子》)、狂暴纵横的乱世,使他“大济于苍生”的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他既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又“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尽管也曾经不止一次进入仕途,却总觉得“志意多所耻”,每次都很快就辞官归里。几度出仕与归隐的经历,就包含着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的痛苦。每当他愤慨于官场的污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