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进士是什么意思?我的祖屋就有一块牌匾写着这样的字?清代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7:33:18

明经进士是清代对贡生的别称,不是正式进士。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唐代的明经进士是正式进士,和清朝的不一样

明清时代,明经是作为贡生的别称。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在明朝以前,明经进士就是在科举考试中考经学(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而录取的进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龚遂、翟方进等皆以明经入仕。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如:西汉时期的召信臣、王嘉等,皆是因射策中甲科而为郎。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宋代科举除进士外,诸科中亦有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等科,乃是经由唐代明经转变而来,考试之法亦与唐相近。嘉佑年间,又于进士、诸科外别设一明经科,分二经、三经、五经,考试时问大义十条,试时务策三条,出身同于进士,直至宋神宗时方废除。

明经进士是清代对贡生的别称

古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这是说如果你三十的时候才明白诗经,那就有点笨了,太老了才懂。也许一般人几岁,十几岁就明白了。而中进士呢,就算你五十才考中,那也是很不错的了。在所有进士里,你算是个年轻人了。这句话说明了进士的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