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科学家首先从理论上进行预言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26:26
A、引力场 B、视界 C、特殊天体 D、脉冲星

正解是C。

这是跟星球表面的“逃逸速度”相关的。最初,光的粒子性被确认以后,是将光看作一种以光速运动的物质微粒,并“常识性”地认为它会在离开引力场的过程中减速。当光速大于某个星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光才能完全摆脱那个星球,远处的观察者才能看见这个星体。

假如有某种特殊天体,它表面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它发出的光将无法被远处的观察者接收,光子会离开一定的距离后停下,并落回星体表面。预言中认为,虽然极远处的观察者看不见这个星体,但在近距离是能看见的。

当然,黑洞显然不属于D,B也不可能,是视界的话它就不会吞噬行星了。A有可能,因为黑洞能吸引物质它会有引力,C的原理是绝对不排除,如果是普通的天体,我们还会对它的存在感到奇怪吗?并且红巨星→白矮星→黑洞这才是黑洞的演化过程,我选A和C。

绝大多数的恒星是由氢和氦组成的,而氢是核反应所需要的重要元素。恒星内部不停地进行核聚变反应,产生向外膨胀的压力。一颗比太阳大的恒星,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压力能与引力相抗衡。一旦恒星内部进行核反应的材料用完后,巨大的引力会使恒星向内坍缩,就像房屋断了横梁和支柱后,会向中心坍去。天体坍缩时,体积迅速缩小,而它的密度却迅速增大,这时所形成的特殊天体就是黑洞。

C、特殊天体

C、特殊天体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