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声调是怎么定义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5:05:23
比如说北平话(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 ;去声51 是这样的。

而四川话也是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分别如下:
阴平55、阳平21、上声53、去声213。

我就不懂,为什么四川话中的去声213,它是也是先降又升的调嘛,怎么就分到了去声,而普通话中那个先降后升的214是上声。到底那个声调是怎么定义的呢?

现在学广东话,那个调值很多,有的声调值明明和普通中的有一样的,却定义的声调不同。

以“平”字为例,在唐宋时属于平声,而声母为清声母,属阴,所以现在是阴平。

无论读412,214,或是15,51,都叫阴平。

声调是依附在是整个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高音构成.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声调可以分为调值和调类.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实际音值或读法.调类是声调种类,把调值相同放一起

要分清调值和调类。
调类是和汉字直接相关的,比如说“东”的音调是阴平,它无论在哪个方言中都是阴平调,但是各个方言的具体调值不同。调值是很不稳定的东西,在北京,阴平发作55,四川也发作55,但是在河南就是24,天津就是11或者21.你不能根据调型来反推调类。全国各地的方言,调型加起来有几百种。
你如果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只要记住,某个字属于某个调类,是几乎一成不变的,但是其在某地方言中对应的调型,会千差万别。
关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名字,也只是代号,分别指代一组汉字,这组汉字有相同的调型。其实普通话的调型也和古代命名“平上去入”时候的调型有不少差别,所以你在学习方言的时候不能认为“去声就是读降调,上声就是读213”。
希望能帮到你,还不明白,就联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