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2:07:52
翻译及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篇》:“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

语出西汉刘向《说苑·建本篇》:“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信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壁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任;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这段话的整体意思是说:人生来是愚昧无知的,但是学习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以学愈愚整”),而询问,是治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整段翻译太难了,试译这一句:“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如次:那些勤于询问的君子,日夜奋发不已,从(询问)中得到更多的真知,用以分明事物的道理,所以他们为人得以保全、做事不会有危险。
(鄙视下BAIDU,白天我都改过一遍了,居然没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