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送别为片尾曲的老电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14:07
是小学的时候用老式放映机放的黑白胶片电影,距今快20年了

具体《送别》是主题曲,片尾曲,插曲 忘了 只记得电影里有这首歌

剧情也忘得差不多了,模模糊糊记得一点,不连贯

1:是一群小孩 发生时间大约民国初年, 女主人公:王府的格格(清朝灭亡了,但大家都这么叫) 瘫痪 坐着轮椅 叫 爱新觉罗XX ,她的父亲是军官,负责枪械制造厂
2:男主人公:一个男孩 ,和一群男孩,名字忘了,理想是找到八路军,可能女主人公喜欢其中一个

剧情:这群小孩想从女主人公父亲的枪厂偷枪给八路军,无意间发现王府里,供奉的皇帝画像后面发现进入枪厂的通道,陆续让女主人公利用轮椅裙子盖着和往外偷,有一次被看门的兵拦住了,要搜,其父赶到放了出去,但是发现了她们偷, 最后其父被上司打了两耳瓜,摘下领子上军衔撤职了。

后来小孩们带着武器找八路军踩地雷了

关键一点:
他们走的时候女孩送他们 背景音乐是《送别》,好像还有个白手绢什么的在飘
不是战争子午线

名为《再见,我的1948》。虽然叫八路军,其实是解放战争时期。

战争子午线

1990年11月,一个年迈的身影沿长城向西攀援。她不时停下来眺望群山,像在寻找什么。她就是当年的年轻护士。她似乎看到当年的自己抬着担架行进的身影……1942年11月,就在这长城上,13名爱国青年在一场石块对机枪的无望的搏斗中倒下,仅一个护士生还。12个军队的孩子在转移途中见到九连最后一名幸存者。他已失去了双腿,却要执行一个让九连西进的残缺不全的命令。12个孩子义不容辞地抬着他西进。刚刚逃生的女护士也走进了这个队伍。孩子中,参加过三次反扫荡的大孩子担当起指挥员的责任。他们身上压着沉重的担架,睁着饥饿的眼睛。向着妈妈的方向爬着,爬着。为了大家的生存,“小号”去挖自己埋的地雷。他那“上学读书”的理想随着一声爆炸而消失;在死亡的威胁中,“文工团”思念着妈妈,但当她看到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换得大家的生命时,她毫不犹豫地投出了唯一的手榴弹,在这世界下:留下一声对妈妈的呼唤;“小草”的眼睛被鬼子的毒气弹熏瞎她住极度饥饿中把最后半个窝头留给了伤员,自己住幻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护士目睹着这些未成年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而双腿负重伤的排长仍坚持让孩子们抬着沿长城向西。排长也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步。“沿长城向西”的命令从一个幸存者手中传到另一个幸存者手中,最后接过它的是一只未成年的小手,命令依然在执行。最后三个孩子终于望见了根据地,他们接过了这个不是给他们的命令。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们久久地望着妈妈的方向。1942年11月8日10时,长城线3号公路隧洞发生了一次震撼群山的爆炸,一个巨大的阴谋被粉碎。12个无名孩子的身躯筑入了古长城的砖石,筑入了人民大会堂的基座……他们的灵魂跨越了50年的时空,走上了亚运村的立交桥,走进明亮的电化教室。走上了宽阔的天安门广场,看到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