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 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8:04:28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 的解释

“既雕既琢,复归于素朴”出自:《庄子·山木》
既雕既琢:开始要“雕”与“琢”,精雕细刻,它是对外在的一种修饰,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追求和磨合;复归于素朴:强调一种内在美,一种本质的东西,朴实无华。

既雕既琢,复归于素朴:无论做人做事还是作文,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或方法,去修饰才会完美,但这些都不是本质的,如果它的本质就是丑恶的,再多的外在修饰最后还是会被抛弃,只有在既雕既琢的同时,不断提升它本身的修为或者内在美,才会受到欢迎,才会永存!它是超越技巧炫示的更高境界,平中见奇,常中见鲜,于简洁中见率真,于质朴中尽现完美!!!

雕琢修饰以后,还是又回到原来质朴的状态

1.雕刻、切琢以后,(在表现形态方面)又回归到没有加工前的状态。指的是“反朴归真”。注:雕、琢是加工玉的两种工序,朴是没有加工的木。
2.一首诗可以做参考:《庐山烟雨》作者: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3.《庄子·山水篇》: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县(八音备为县,言其速成也)。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奢曰:“一之间(泊然抱一而已),无敢设也。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从其强梁,随其曲傅,因其自穷(此三句描写自然之妙),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涂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