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呢绒为什么没有销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0:58:58
是不是这个:清朝政府历来奉行闭关锁国的“基本国策”,从来没有打算开展什么对外贸易。如乾隆皇帝致英皇乔治三世的(由马嘎尔尼勋爵转交)敕谕中说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意思就是中国什么都有,不需要与外国通商。所以,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少得可怜,不能抵消茶叶的价款,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介绍,“1781-1790年十年间,中国向英国出口茶叶9600多万银圆,而1871-1793年13年间,英国向中国出口总额才1600多万银圆”。我国现行的初中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也说,“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上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主要不靠市场供应。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

从市场需求看,中国当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村许多家庭都有纺车和织布机。有钱人穿丝绸和皮毛。穷人有土布。基本没有需求,打不开销路。
从购买力看,一般的中国老百姓手中现钱有限,还要用来缴纳捐税和购买生活必须品,因此也没钱买。

主要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有抵制作用。
而不是“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