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为什么这么能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4:49:37
湘军为什么这么能打?

湘军是一个知识份子加农民的独特的集团。虽然它并不是国家正规军,而是带有封建民团的性质,但是它的战斗力几乎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特别是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让所有其他的军队望尘莫及,而湘军战斗力的形成是和湖南乡村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湘勇是临时组成的,主要从农民中临时征募,这些农民的素质和战斗力都是很低下,将领缺乏战争经验,但是就是这支部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谭嗣同总结过湘军的功绩:“自有湘军以来,司马九伐之威,畅于荒裔,踔厉中原,震袭水陆,剑稠西域,戈横南交,东挞瓯粤,北棱辽海。四五十年中,布衣跻节镇,官虎节,以殊勋为督抚提督司,道国有庆,拜赐司恒,诸侯群牧上。生拥位号,死而受谥者,凡数百人。至若膺大衔虚爵,极武臣之伦品,归服邱陇,或潜身卒伍,其数乃不可纪录。”

如果湖南的农村是毫无组织的,那这帮农民和书生是难以迅速的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的。显然,湘军有个军队必须有的优点,那就是团结,湘军中的大小将领和士兵都有亲谊关系,连为了一个坚强整体,彼此之间生死相依,荣辱与共。这样就极大的弥补了训练差和没有经验的缺点。

这种同乡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曾国藩在创立湘军水师时指示说:“水手需招至四千人,皆需湘乡人,不参用外县的,盖同县之人易于合心故也”。

这种凝聚力就是来自科举废除以前湖南农村的土壤,曾国藩挖掘了这点,利用了这点,于是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历来是王权止于县。乡村社会处于事实上的自治状态,在地方,乡绅才是沟通政府与地方的桥梁,地方乡绅虽然看起来好像远离权力中心,但他们才识维护皇朝的基石。作为一个利益团体,他们和皇朝有着共同的利益。乡绅们能在皇权不容易支配得到的地方社会里,负起率民为善的教化责任,以补地方行政的不足。

乡绅多是读书人,有和官僚有点联系,在科举制度下,他们很吃得开。

乡绅控制和引导着农民的意识形态,他们兴办公益事业,建立地方上层官僚和下层农民的某种互惠圈。调和官僚和农民的矛盾,并依靠封建礼法和宗族统治组织和管理农民,这种封建家长制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增强了农村的凝聚力。

而乡绅的威信是和科举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