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帮我分析一下语音系统中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8:33:45
用一种语言说明一下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系统,普通话和方言的音位系统也有区别。要把语言里各种复杂的声音归纳成整齐的音位系统一定要有社会基础,因为某些不同的声音在一个社会地区的人听感上很难区分,而其他社会地区的人却完全能区分,如闽南话及湘方言有一部分地区的人对n和l两个音素在发音及听感上相互混淆,“南”和“兰”可以混读,而且没有区别词义的功能。从语音的历史看,n属“泥”母,l属“来”母,应该是不同的声母,现代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仍是两个不同的声母,但是在语音发展中,这些方言已经把这两个声母无条件地互相变读了,根据这样的社会基础,n和l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以其中之一为“典型”,另一个为音位变体。而在普通话语音以及其他方言区里“南”不能读成“兰”反之也一样,如果相互混读就会影响词义,所以n和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拿大部分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音位系统比较,还有明显区别的是zh、ch、sh和z、c、s,前后鼻音韵尾n和ng的音位问题。如吴语区人说“春装”和“村庄”声音完全相同,说“出身”和“出生”也没有不同,这是因为在这个社会地区没有zh、ch、sh和z、c、s两组不同的声母,也没有鼻音韵尾n和ng的区分,所以在吴语音位系统里普通话zh、ch、sh和z、c、s两组声母只有z、c、s3个音位,而鼻音韵尾n和ng则归并为一个音位,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发韵尾n,及发韵尾ng,听感上没有不同,也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但是在普通话语音里“春装”不能说成“村庄”,“出身”也不同于“出生”,说话和听话人都可以清楚地区分它们的不同,混读后会影响词义表达,所以在普通话语音除了z、c、s3个音位以外,还必须有zh、ch、sh3个音位,而韵尾n和ng是两个完全不能替代的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