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不撕毁约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06:09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完全可以撕毁约定,坚持他过去的政策,他为什么没有撕毁约定?

没有西安事变蒋也要抗日的。
蒋的政策是尽人皆知的“攘外必先安内”,这是近几十年一直被国人所诟病的。但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有在国家四分五裂的时候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的先例。从中国历史上看,无论是汉唐的赫赫武功还是蒙古满清的崛起,无不是在经历了残酷的内战,完成国家民族统一之后才建立的。在内部统一战争结束之前,他们哪个不是对外敌进行妥协的?
1935年,蒋已经基本平定了中国大部分国土,最大的分裂势力已经被赶到了西北一隅之地。从那时起,蒋已经大规模着手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1935年密令张治中在苏州留园以军事夏令营的名义组织参谋部秘密制定对日做战计划;在无锡芜湖等地构筑永久性国防工事;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统一建制;加速海空军建设,购置飞机,建造和购买舰船;从外国购置火炮坦克等装备加速军队现代化。这些军事举措实际上是和远在西北高原穷山恶水的剿共没什么关系的,其目标是直指日本侵略军的。
可惜,日本侵略者没给蒋的备战留下充足的时间,37年的芦沟桥事变日本侵吞华北的野心暴露无疑,而已经基本稳定了后方的蒋也不再妥协,8月13日,中国军队对盘踞在上海的日军发起进攻,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政府军第一次对日军发起真正意义上的进攻作战,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说中央军不抗战是对中央军抗战先烈的侮辱,凇沪抗战,中央军是中国军队的主力,百分之九十的中央军部队投入了凇沪战场,多数部队伤亡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最著名的“八百壮士”就是中央军的部队。中央海军直拼到全军覆没,始终没有一舰投降日寇。中国空军前赴后继,血洒长空。至38年初,中国空军损失殆尽而无一人一机投降。

没有西安事变蒋也要抗日的,难道后来打的那么多次大仗的军队和物资都是天下掉下来的,蒋早就在为抗战做准备了

他好歹也算是个领导人,朝令夕改不是扇自己耳光吗?再说日本当时也确实让老蒋难受了,再加上国内和他党内的反对,自然不能马上撕毁条约了

国家危急,他做为中国事实上的领导人当然要抗日,否则会引起公愤的

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也有斗争.蒋介石忙不过来了!

很简单,当时虽然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但是在党内有很多反对派和军阀.蒋同意条约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日军来削弱如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地方军阀势力.看看抗日时期有几个阵亡的国军将士是蒋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