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人”的区别:农民为什么叫农民不叫农人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5:37:37
如题,主要是“农民”和“工人”这两个词中,“农民”为什么叫“民”,“工人”为什么叫“人”,不都是解释为“从事……的人”吗?这个问题是我们古代汉语老师提出的,实在不知如何入手。请诸位指点!
首先谢谢大家的回答,我补充两点,首先,我们老师说,约定俗成是不容易的,要说服社会上那么多人来认可这种说法很难,如果被认可了,也就是被约定俗成了,那说明这里面肯定是有道理的,或者符合民众心里,或者是有什么语言规则在里面。因此我们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意识的知道为什么能约定俗成。于是他就拿了这两个很常见的词来问我们why。还有,如果是为了避讳,那为什么不叫“农人”呢?@_@小女愚钝,还请赐教!

oh no!莫误会,我从未歧视农民兄弟。我纯粹是讨论语言文字的东西。由于有回答说,因为李世民而避讳,我于是疑惑,如果是这个原因就应该叫“农人”啊。我就是想知道为什么约定俗成就是叫农民和工人呢?不过我现在似乎明白点了。谢谢大家!

人:一、今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的解释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当代人学家张荣寰2008年3月给人以合理的解释:人是自然(多维度生物圈)的本我存在;人是超越万物的灵长;人能在生物圈获得两个层次的和谐幸福,即初级追求真、善、美所获得的和谐幸福;高级追求价值、意义、超越所获得的和谐幸福。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是人格,人是具有人格(由身体生命、心灵本我构成)的时空及其生物圈的真主人。人的赋新即人在世界上的使命就是为了人格及其生态文明的不断上升和赋新,以实现和谐幸福的目的。人的发展即人的三方面的发展。一是人格发展;二是生态原理;三是产业发展。人的文明出现,以文明是人的人格、生态、产业的上升直接导致文明的出现,文明是血缘、种族融合与人的探索、信仰真理共同发展的结果。人的终极女人目标以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迈向更高文明的必由之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幸福。 人类将重新发现了人和人格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能力,人要砺练人格,个性应该智慧;一致幸福的求实精神,人对人首先要研究个究竟,决不满足于对其他事物的一知半解,为创造现实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把人从以往历史、民族、宗教、地域划分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二、古义
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隂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又一人,君也。【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 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 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 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 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 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人具阴阳。人字左笔为阳,右笔为阴;阳清而轻,故左撇轻,阴浊而重,故右捺重;阳中有阴,故左撇先重而后轻;阴中有阳,故右捺先轻而后重。阴阳合而为人。即其字可悟也。
男孩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