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经常起红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54:08
紫癜多年,中西医都看过,西医说是过敏性紫癜,用激素治疗,后看中医,但是总不能痊愈,现在网上搜索,自己感觉和单纯性紫癜的症状的一样的

[概念]
皮肤紫斑,简称"紫斑"或"紫【上病下斑】"。皮肤上出现点状或片状的紫色改变,平摊於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者,统称为紫斑。
本症在古典医籍中名称繁多。秦汉时期统称为"衄";隋唐时称为"斑毒",明清时称为"紫斑"。依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阳斑","阴斑"两大类;依发病部位及颜色差异,亦有不同名称。如《外科正宗》有"青紫斑","紫癜";《医宗金鉴》有"青腿牙疳"之名;《医林改错》有"紫印","青记"等。
[鉴别]
常见证候
血热妄行紫斑:属"阳斑"范畴,以青少年为多见,骤然发病,紫斑发无定处,以双小腿伸侧多见,对称出现,时有轻度搔痒,压之不退色,有时可轻度隆出皮肤表面,呈粟粒,榆钱至钱币大小,或可联接成片。约二至三周后消失,常可复发,分批出现。伴有身热心烦,咽痛囗渴,疲乏无力,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或细数。严重者,可周身遍布青紫斑块,两腿青肿,牙龈糜烂,出血不止。
湿热下注紫斑:属"阳斑"范畴,常见於青年女性。多见於两小腿或股部,呈紫色或紫红色。伴有梅核大小硬结,触之疼痛,周围可有轻度肿胀,硬结消退后多不留痕迹。或见关节疼痛,肢体重滞,屈伸不利,口中粘腻,大便不爽,妇人带下粘腻腥臭。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脾失统摄紫斑:属"阴斑"范畴。病程长,反复发作,皮损紫暗平塌。伴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食少倦怠,短气懒言。亦可兼有衄血,便血,妇人崩中漏下。舌淡白无华,脉象细弱,关脉尤甚。
脾肾阳虚紫斑:属"阴斑"范畴。紫斑反复出现,以双下肢为多见,紫斑如榆钱或粟粒大小,色淡而互不融合。伴肢冷恶寒,大便溏薄,五更泄泻,面色萎黄,四末不温,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口中和,小便清长。每因寒冷或劳累后,诸症加剧,舌质淡,脉沉细。
瘀血阻滞紫斑:常见於"紫黑斑","紫印","青记"等症,自幼或青春期开始发病,有家族病史,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