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哪些国家有过贸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4:30:55
不要太长啊!

分成三个时期:唐以前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以陆路为主,其中以两汉的丝绸之路最为著名。在教材中,对这个路线有文字进行说明,“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在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而这一时期的海路没有提,特别注意的是,在班超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却面对波涛汹涌的波斯湾,不能渡过,侧面证明这一时期的中国航海技术不发达。唐一代为第二时期,这一时期是海陆并举,关于这一点,教材专门有一节来说明——“唐朝的对外交通”,有图、有文字。在唐朝与外国的交往中,也可以找一点佐证,如玄奘去印度(那时称天竺)是陆路,而鉴真却是从海路到日本(当然,去日本不能通过陆路到达)。而唐以后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以海路为主,关于这一点,教材上对南宋、元、明写得非常详细,特别是“郑和下西洋”,充分给以证明。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西北少数民族的阻隔,唐之后,中国出现民族政权对立的局面,宋的商品很难顺利通过陆路运到西亚去。其二,陆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路起点在我国西北内陆,而我国传统外销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陆路运输远离商品产区既不经济,又不方便。再加上陆路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越过戈壁和沙漠,行程艰巨,又只能靠骆驼运输,运输量有限,而且时间长,运费高。其三,与当时的外销主要商品有关,唐以后,国外对我国的瓷器要求越来越多,而瓷器所占地方大,且宜破碎不适和用骆驼运输,时间也不能太长。其四,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南方有足够财力和充足的自然资源建造大型海船。其五,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造船中使用水密舱技术,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一道选择题,这题为:

唐宋时期以海路为主的对外贸易发达,原因包括①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②政府重视对外贸易③“蕃商”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这一题给的参考答案为D,采取排除法勉强可以解释得通,指南针在北宋才应用于航海,教材引用《萍洲可谈》中的一段文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样排除①,而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在唐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可以理解成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