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雄雌性花中只有一个是雄蕊,其他的都是雌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1:55:02

两性花(hermaphrodite) 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
两性花为单性花的对应词,有时也称为完全花(完全花一般指花萼花冠俱全)。在被子植物最普通的花中常可看到两性花(如樱花、蔷薇、百合等)。
在两性花中,有雌蕊、雄蕊成熟期相同的进行自花受精的雌雄同熟花(adichogamous flower),以及成熟期不相同不能自花受精的雌雄异熟花(dichogamous flower)。后者有柳叶菜属、菊科、梅花草属、虎耳草科、芹科、石蚕属等。有雄蕊比雌蕊先成熟的雄蕊先熟花,如玄参科、车前科、十字花科、水麦冬、秋水仙等;也有雌蕊比雄蕊先成熟的雌蕊先熟花。在雄蕊先熟花中,有的是在柱头、子房成熟时花粉早已成熟而飞散,有的已失去发芽能力。任何一种异熟花都妨碍自花受精,成为自花不亲和的原因。

按雌蕊和雄蕊的状况,花可以分为两种: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同时存在的,叫做两性花,如桃、小麦的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叫做单性花,如南瓜、丝瓜的花。花中只有雄蕊的,叫做雄花;只有雌蕊的,叫做雌花。雌花和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的,叫做雌雄同株,如玉米。雌花和雄花不生在同一植株上的,叫做雌雄异株,如桑

性别(植物) (sexuality in plants)和动物一样,植物也存在着性的差别,即有专门的雌性和雄性器官,甚至有严格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之分。

对植物性别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于高等植物的性别就有认识。如春秋到西汉初写成的《尔雅》(约2200年前)中就记载着“桑瓣有葚,栀”,意思是说,桑树有半数能结桑椹,名为栀。在1400多年前,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种麻子》篇中就正确地认识到雄麻散放花粉和雌麻结籽的关系,“既放勃,拔出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放勃即指雄花放出花粉)。中国对于植物性别的认识比欧洲人早1000多年。在欧洲,关于植物有性的差别的概念是在18世纪由J.G.克尔罗伊特和C.von林奈奠定的。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雌、雄器官,即雌苏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花里。这类植物称为雌雄同花植物,以符号表示;在某些植物中,雌、雄芯分别着生在不同的花里,成为单性的雌花和雄花,但雌花和雄花同时出现在同一植株上。这类植物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以♂♀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