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缩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0:45:22
600到800字

《窦娥冤》缩写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基本介绍: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她身世悲苦,却默默忍受着现实社会强加给她的深重苦难。她安分守己,善良温顺。为了婆婆,她可以忍受皮肉之苦,蒙受不白之冤,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她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元朝统治者提倡的程朱理学的做人的标准,具有孝顺、贞节、善良等高尚道德。
但她同时又具有刚强的性格。她不满婆婆的引狼入室,坚决拒绝张驴儿的非礼,面对张驴儿的诬陷威胁毫不畏缩,毅然决然选择见官。尤其是她蒙冤受屈被推上刑场时,她悲愤地叱天骂地,指责天地好歹不分,贤愚不辨,表现出对社会制度的大胆怀疑和强烈批判。她临死发下的三桩誓愿,是用生命所作的抗争。死后,她不屈的鬼魂又继续奋斗,直至沉冤昭雪,恶人受惩。
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作者成功地刻画了窦娥这一悲剧形象。剧中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