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看看我的这种学习修行知识的方法(思维方式)问题出在哪里好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17:05
一直以来我对新知识渴望用一种模式去学,可惜这种模式我自己对它研究也不深。
就是如果我觉得某种知识是新知识,而且发觉这种新知识可能比我原来掌握的知识还好,还完善。下面有2种态度对待这种新知识:一种是努力学习这种新知识,而且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不要去丝毫怀疑它,把它印深深的印入身心内。另一种态度因为我怕万一这种新知识是一种错误的知识,带来了错误的观念,而且怕这种错误的观念如果形成到身心中,到时候再发现错误,需要花极大的代价去更改这种错误观念所形成的影响。正因为有这两种相反的预期存在,一直以来,我不敢并未采取第一种模式来学习新知识。
前天在看书的时候忽然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修道路上好像也是用这里的第一种模式(我的个人看法)。他花3年时间学习“无想定”然后说此非道也;又花3年时间学习“非想非非想定”然后还是判断非道,再经过6年苦行,最后菩提树下证道。前面这6年他老人家的思考模式是如何我并不清楚,可从结果来看,他是先学习,先破后立,真是有大气魄啊。我仿佛看到了他老人家非常用心的学习“无想定”和“非想非非想定”,全身心的学习,然后再破,至于如何去掉前面所学知识对他后来造成的影响,因为我看的书少,并不清楚。

现在我一直用的模式是这样的:我一般会在理通了才会去行,这点曾经给我的思维带来益处。因此我一直采取理明则行,都已成了一种习惯。当前,现在科学界对一种新知识的态度是:如果你认为这是种新知识,你先去学习它,然后再在实践中去验证它,如果实践能成功,你再继续深入研究,此所谓“批判的继承”。我的思维方式和这种“批判的继承”非常相近。
可我发现佛学非一般的新知识,需要身心都达到标准才能过关,和这种一边学习一边怀疑一边验证的学习模式在修正上有相违背处,如果再用这种固有的模式去学习,不知道效率是否会太低,是否正确?这种带有怀疑的学习方式,研究佛学可能不是最佳模式。最近在佛学上因为碰到的疑惑太多太多了,如果一直用我原来的这种思维模式来进行解读、修正佛学,一边怀疑一边学习一边验证,而不是采取这种先全身心印入佛学中,怕会耽误不少时间,这辈子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让我验证。
历代祖师说的“悬崖撒手,自肯承当”这句话是否就用在这里啊?意思是我太多疑了吧。是不是这么理解的啊?学

佛法不能乱学,尤其是禅定,如果没有“戒”的功夫,修禅定,很容易走火入魔的!

建议您不要依靠自己的一些见解,就盲人摸象,佛法中高深的远远不止这些

如果诚心求证发,建议您先皈依,正式拜个师傅,以便指引您走入正法。

切忌乱学乱支招,所以在这里,我也就不妄加评论了!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二定是向外道学的。无所有(亦无少有)处、非想非非想二定则是佛陀自己悟出来的。佛教采取三种层次的思惟方式:表思惟、内思惟和深思惟。详细内容可上我的博客,参阅《无门关》。
http://hi.baidu.com/chiayewli/blog

其实你的第一种方法是盲目的,学佛如果盲目的学那又怎么能称为智者觉者呢,如今我佛释迦牟尼已经不在人间了,没有我佛的亲自教导,没有我佛的亲身的验证表现。佛经有生涩难理解。没有多少人有耐心看,这个末法的世界,有多少人都不敢肯定佛法是纯正的解脱烦恼之法了。当时我佛在世间的时候,就是一个什么也学不会的笨蛋,但是有一颗向善的决心,有一天同样可以开悟。
第二种方法我想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你不理解的东西,想不通的东西,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做,那你还有自我吗?那还能有智慧吗?自己都渡不了,还能普渡众生吗?
佛法其实也简单很容易懂,我把我写的东西摘录一些不知道能否对您有所帮助,本人一样学佛时日尚短,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请海涵,同样也希望您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去证实对与错。
佛法说的就是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今天的事物明天就有变化,今天的人也许明天就永远的分开了,这一秒的东西下一秒都有变化,虽然变化很小。人心同样也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一切都那么的虚幻不实,人生象梦一场,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这就是一种苦,佛法上说这是一种行苦。
世界上任何事情本身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因为有了对比才有了差异。要知道大有无限大的,小有无限小的,长有无限长的短有无限短的,有什么好比的。本身其实都是假的,幻象。人们心中有了欲望执着才迷惑其中,本身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