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48:46
请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五百字内,谢谢

山海经说,四川有大蛇,曰巴蛇。按甲骨文考证,其实巴就是蛇,巴字上面的的长方块原本是一椭圆中加一点,代表蛇头,下面的弯勾代表弯曲的蛇身。“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可见蛇其之大;夏时后羿为民除害,上射十日,下杀洪水猛兽,去到四川追杀巴蛇,大蛇无路可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岳阳;顺江而下逃至此处本想猫进洞庭湖的宽阔水面以藏身,却不料后羿紧随而至,于此地斫而杀之。死后蛇骨堆积如丘,此地是有“巴丘”之名。

  东汉未,孙权使鲁肃、荀或{戈字上再加一撇音汝}以万人屯巴丘操练水军,筑阅兵台,遂建城;此后不久东吴水军即从这里出发到离此六十公里水路外的赤壁火烧了曹军。至南朝时,宁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正式在此设立行政区曰“巴陵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州,是有“岳州”。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改称巴陵郡,辖境相当今东洞庭湖之东、南、北沿岸各县地。是为当今岳阳、通城、监利、洪湖等地。五代、北宋、南宋皆守唐制为巴陵郡。元代更名为岳州路,明朝改称岳州府。清续明制仍为岳州府,属湖南治下,民国三年,内务部颁布行政区域表,一改巴陵郡、岳州府,降格为岳阳县,属武陵道治(今常德地区)。解放后划归湘潭地区。公元一九八四年国务院设岳阳市,属湖南省辖市,其所辖地较原巴陵郡略小。

  “岳阳”之谓,按字面上说,应是山的南面的意思。但洞庭湖区,沃野千里,根本看不到有什么高一点的山在哪里,山南之说很不好解释。一九八四岳阳楼大修后赵紫阳总理到此一游,曾向陪同的地方官员们无意中问了一句,岳阳为什么要叫岳阳?当时竟无人以对。现时若依我想,所谓山,当是指传说中的“巴丘”吧。而巴丘现今又在何处呢?说起来这事情恐怕就与唐朝名士张说不无关联了。

  张说,字道济,唐朝大臣,官至刑部尚书、左丞相。唐开元四年,张说与丞相姚崇有隙,被贬为岳州刺史。上任后,在城中天岳山{一处长宽不过半里地,高度不足十几米的小山丘}的南面建有官邸花园并楼台一处,称南楼,又雅称之为岳阳楼。张说去后,因南楼年久失修,后人遂将南楼重建。因嫌原建楼地方欠开阔,遂迁址于天岳山以北约四里地的原鲁肃阅兵台处,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三层、六方、斗拱、飞檐的楼阁,因已不在天岳山南不好再称南楼,只称其雅号岳阳楼。

  今日岳阳楼的称谓最先见于诗文者,是与张说同时代的唐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