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的最初创始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42:14
要快

1.1893年出现“摩尔”(Moll)和“盖塞拉”(Geissler)的霓虹灯原始模型。
  2. 1910年第一支商业霓虹灯于巴黎皇宫大厦亮相1915年法国克洛德获首次霓虹。
  3. 初始的霓虹灯用气体放电的原色或彩色玻管到1930年出现荧光粉的霓虹灯。
  4.1926年上海南京东路伊文思图书馆柜窗上出现我国第一个霓虹灯广告。
  5.1927年我国第一支霓虹灯由上海远东化学制造厂制成,用于上海中央大旅社。
  6.30年代我国霓虹灯逐步发展,到1949年全国约有三十多家霓虹灯厂。
  7.1949-1979年我国霓虹灯停滞期。
  8.1980年至今我国霓虹灯蓬勃发展,霓虹灯制造,原料和器件厂约万家。
  霓虹灯是由英文“氖灯”,即“NEON SIGN”得来的,“霓虹”两字实际上是“NEON”的译音,而现在人们已经把“霓虹灯”当作专用词运用了。
  霓虹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对气体放电的研究,电流通过含有少量正负离子的气体时,受紫外线、宇宙射线、微量放射物质的作用,在足够高的外加电压作用下运动,并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后,使中性分子发生电离,因而离子的数目倍增。电流通过气体时还伴有发光现象,即所谓的辉光放电。其发光的颜色随所充气体的不同而不同法拉第的理论及其在实验上的成就,为霓虹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霓虹灯始源于法国。当时所用的灯体玻管的直径为45毫米,先将玻璃管弯制成所需的文字或图案,然后再用1只电压为1万多伏的变压器供电,使之发光。当时,灯管两端电极采用石墨制成,内部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前者会发红光, 后者发白光。由于这两种气体较活泼,很容易和石墨电极起化学反应,阴极溅散出的石墨很快在玻璃管内壁形成黑色薄膜层并大量吸收充入灯管内的气体,使灯管的充气压力很快下降,致使霓虹灯的寿命很短。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特在霓虹灯管上加1个特殊的电磁阀门,并在霓虹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再往灯内重新补充一定量的气体,但这样做并未能在根本上克服上述缺陷。因此,这种灯不仅寿命短、制作工艺复杂,而且造价昂贵,很难普及。
  在1907年至1910年期间,科学家克洛德和林德发明了液态空气分馏。利用这一发明, 在霓虹灯内充入一定的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