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待宝钗(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32:57
还有几个问题:
1、《红楼梦》中写宝钗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但很多人认为宝钗功利,她所填柳絮词:“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很多人用最后两句作证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认为宝钗有心计,有“抱负”,认为她想争宝玉夫人的地位。大家能讲讲这首词吗?尤其最后两句?
2、黛玉看《西厢记》、《牡丹亭》,宝钗劝她:“……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我感觉宝钗说的没错,是真心对黛玉好,不是耍手腕攻心、“藏奸”。
3、宝钗劝宝玉学些应酬庶务、仕途经济学问等,她是真的追求功名还是一种在恬淡寡欲的基础上随顺、随缘的境界呢?
4、我觉得我们提高修养、自利利他,应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人情练达不是世故、狡猾,而是能够随机、随顺,进而利他。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谢谢大家!

1、我们在前面的博文《黛玉的放纵与宝钗的一心三观》已经提到了宝钗的修养问题。宝钗是不断领悟佛性之体的人,她对六祖慧能的悟道诗侃侃而谈,他谨守佛性,不失分寸,随缘妙用,所以她的言行表现为大智若愚而又有理有节,“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她悟道修养的体现。并且,她通过填柳絮词将自己的悟道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1)“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体现了佛家的看破因缘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种自信和勉励,她把别人眼中摧花折柳的“东风”、引人愁怅的“白玉堂”,看成是战胜困难、磨练意志的机缘。
(2)“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是在用佛家的无常理论劝化世人要精进,要避免在纷乱的世事面前自暴自弃。
(3)“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是在用佛家的守住本性的理论来言其志坚,不论盛衰离合,她都不会改变自己超然的理想。
(4)“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是在用佛家的随缘妙用理论来说明自己洒脱而又上进的超然心行。这几句大意是说,请不要嘲笑我超然的理想轻薄无根,似乎不切实际;但我认为,只要自己积极上进,顺从机缘,那么高远豁达的境界必然会达到!
关于青云之志,唐•杜甫有“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北征》),王勃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李渤有“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可以看出,青云之志是高尚的精神境界,而不是什么“野心”之行。
2、宝钗注重修养,尤其在择法上非常慎重,不能因为选法不当而影响了自己修养的提高。所以,她说:“……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3、宝玉作为男人,连个职务工作都没有,就当时的社会情况看,宝钗劝宝玉学些应酬庶务、仕途经济学问等,她是在恬淡寡欲的基础上随顺、随缘、真正地利人。
4、我们提高修养、自利利他,应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人情练达不是世故、狡猾,而是能够随机、随顺,进而利他,确实如此。
2007年9月1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关于追星你如何看待? 关于小圈子,应该怎样看待?? 如何看待宝钗“杨妃扑蝶”那一段的? 如何看待浙江医科大学拒收吸烟的学生(关于法律知识问题的讨论) 求助:关于这件事该如何看待?? 关于”信仰”,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如何看待“啃老族”(“伴老族”)? 佛教怎样看待实行计划生育关于关于堕胎的事? 关于上网的利弊各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 关于属相与婚姻的说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