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06:21
我认为先有意识,才有物质.如果先有物质的话,由于此时没有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去观察它,此时的物质还存在吗?举个例子:假如你不存在,那么对于你还有所谓的宇宙万物吗?假如宇宙间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那还有所谓的宇宙吗?

楼上所有回答者如果你的回答中没有设计“哥本哈根”四个字说明你的回答纯属误人子弟。

意识决定宇宙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一个论断,但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至于这个观点现在被不同流派发展成了什么模式,我就不清楚了。

首先要搞清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问题。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而我我认为哥本哈根解释是属于唯物主义的,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世界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则着重强调这点。强调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没有否定物质的第一性。

但物质是什么?不是原子和分子,而是一大堆波函数,是各种概率的叠加状态。当它受到意识观察时就会发生坍缩。哥本哈根解释是说,在未测量之前,没有任何理由说知道量子态中力学量的确定值。在测量的时候,按照量子态中力学量的本征态在被测态中占的“权重几率”测到力学量的对应本征值。测量之后,量子态以此本征态为初态,按照薛定谔方程继续演化。

人们世界观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代神学是唯心主义
近代经典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量子力学是辨证唯物主义

量子力学认为,物质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量子力学否定了机械决定的宿命论。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意识其实是大脑神经细胞骨架微管中的量子计算,意识的能动性的本质是物质运动的不确定性,意识并不违反物理规律。
牛顿力学是机械决定的宿命论,否认能动性,而量子力学否定了机械决定论,证实了能动性。

哥本哈根解释:物质在传播过程中以波的形式存在,与其他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坍缩成粒子,坍缩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所以具有不确定性,代表人物有玻尔。哥本哈根解释确实是正确的,所有的实验都支持哥本哈根解释。

意识是有能动性的,意识的能动性的本质是物质运动的不确定性,物质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不变的是物质运动的根本规律,物质运动的现象总是瞬息万变的。任何物质都可以以波和粒子两种形态存在,以波的形式传播,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坍缩成粒子,坍缩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所以具有不确定性。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意识其实是大脑神经细胞骨架微管中的量子计算。人在思维时,脑内的物质波处在不确定的坍缩之中,所以人就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