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阅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5:53:27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几次写虎都非常精彩,请概述其中一“写虎”的情节。

《水浒》作者施耐庵不仅是个写人的行家,而且是个画虎的高手。《水浒》里有四处写到虎,虽说都是吊睛白额锦毛大虫,但虎姿、虎态又各不相同,真可谓是同中有大异,异中有小同,读之趣味盎然。
  洪太尉在龙虎山所遇之虎是吓人之虎。你看它出现在洪太尉孤独一人、脚穿麻鞋、揽葛攀藤、脚酸腿软、“掇肩气喘”、心中抱怨之时,突然间山坳里起一阵风,虎借风势,风助虎威,接着是奔雷似的一声吼。此时虎虽未出,但这眼见之风势、耳闻之吼声,已使人丧胆。待猛虎扑地跳出,跃在洪太尉前面,洪太尉哪能不大吃一惊,“扑地望后便倒”!此虎吓人之处还在于“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使读者为之战栗,叫人三魂悠悠,七魂荡荡。此虎戏人还在于咆哮了一阵,往后山坡下跳了去,就不见踪影了。虎虽去,洪太尉吓得“浑身却如中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可见其害怕之极。此虎虽“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委实吓掉人命,但它并不吃人,只是吓吓人、寻人开心而已。
  武松在景阳冈所遇之虎才是吃人之饿虎。因官府贴出榜文,要求过往客商成群结队在规定的时间里过冈,那虎数日未食,是只寻人的饿虎。但在写作上,作者并不是将饿虎与武松马上接触,而且让武松打虎之前,通过“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小二及榜文,三番两次渲染,说明此虎凶猛,使读者为之捏汗。武松毕竟是条好汉,为了展现好汉的风采,作者接下来写他豪饮。首先是说明酒之烈,喝三碗出门便倒。而武松连喝十八碗不曾醉倒,这不是简单地说明武松有超人的海量,而是在暗示其勇力过人,且又让读者为之宽心。老虎出现时是“发起一阵狂风”,而且“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说明此虎又饥又渴,早就发现了武松,于是一上来便是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咬人,接着使出看家本领一扑、一掀、一剪三下子。老虎抓武松不着,才气极败坏地大吼一声,“震的那山冈也动”。这扑、蹿、掀、剪、吼的动作完成于瞬间,说明老虎饿极,气极,急于要吃人。俗话说:“饿汉无长力”,饿虎也如此,折腾了一阵,体力消耗竭尽,而武松此时酒劲上来,但饿虎要吃他,为了活命,他不得不使出全身解数来对待老虎。这“饿虎”对“神人”一场好戏就这样演绎了。
  李逵在沂岭所遇之虎是饱虎。此虎刚刚饱食了一顿,吃了李逵老母,正从外面饮水归来。见小虎死于洞口,虽也张牙舞爪,但想到洞内虎子,又不见人,也就用不着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