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通往良知的唯一通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3:04:46
风雪弥漫着北回归线,索尔仁尼琴要
离开自己的祖国。这位秉持博爱情怀和人
道主义精神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本
可以在国内享受大师待遇。然而,漫天的
冰雪冰封不了苏醒的良知,索尔仁尼琴给
朋友写了封长长的信,抨击时政。从此,
关押、流放伴随着他的后半生。
1974年,索尔仁尼琴在妻子的陪伴

流亡西方。56岁的索尔仁尼琴刀刻般的

上,没有忧郁和悲伤,流露的只是悲悯

深邃。
从互联网上,我看到了索尔仁尼琴离
开祖国后的照片。眼镜后面,索尔仁尼琴
目光灼灼,有力的手,坚定地握住一个小小的笔记本,笔记本贴在胸前,显示出
这位苏联最有良知的作家罕见的意志和决心。
如果他让良知冬眠,厄运就不会如影相随,然而这样会让一个有良知的作家
的灵魂无法安稳。不知道,那小小的笔记本里记录的是什么,他把它紧紧地贴在
胸前。或许,笔记本里就写了“良知”两个字,这是他捍卫的目标,也是他心灵
的强大支撑。
女摄影家蒂肯·肖伯利在二战时期已功成名就。越战爆发,良知让她不安,
她要用镜头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战争。47岁的蒂肯到了西贡,和部队一起行进,
亚热带酷热的天气、单调的食物和长时间的疲惫行军,几乎让她崩溃。蒂肯忍受
这一切。她把镜头当做士兵的枪口来瞄准,要击穿那些谎言和欺骗,击穿那些新
闻舆论宣传既成定论的腔调。然而1965年10月4日清晨,一颗地雷结束了她的生
命,最后她
说的一句话是:“我猜到有什么事要爆发了。”
看着躺在血泊中的蒂肯的照片,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热泪,因为我看见了她的
珍珠耳环和插在帽檐上的刚刚采摘的野花。她对生命的爱,并不比谁逊色。然而,当她想到战争中成千上万灰飞烟灭的无辜生命,她又把内心的良知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
没有一个人比塞姆克利丝更为绝望,这位患了艾滋病的南非妇女已求生无门。
艾滋病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在非洲,它已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成千上万
的人处在病症的折磨中,成千上万的人正在向死亡靠近,成千上万的人对艾滋

1.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和价值信仰,追求一片精神的净土.
2.蒂肯·肖伯利可能对于将到的灾难有一定预感,这句话在这里意在说明她在战场上内心的坦然,更突出了她精神之可贵.

我自己想的,你觉得合适可以采用.

这短文题原创是谁?拉出去罚站!想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这麽复杂的短文呢,唉!现在的学生好辛苦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