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1:26:25
谁能帮我找找《都柏林人》其中一个故事的读后感?1000左右的,不胜感激

或许这个行吧~

  都柏林人读后感
  我读的版子是译文过去出的,整本书的翻译有多人参与.基调倒是统一的不错.在写作手法上和<尤利西斯>一点也不像.属于很传统的手法,铺陈叙事,塑造人物都是如此.不过乐于用象征的特色已经产生了.从内容上却是有许多联系的,有些个人物是作者以后创作的某些人物的原型,或者是同一类人.都是都柏林活生生的普通人,有着浓厚的爱尔兰的特色.

  在按照人生生死的顺序编排的短篇里,或许由于过于平淡的缘故,有几篇真是读来无趣.有些有一种突然停止的感觉,从日常生活中突然开始,又从生活中突然抽出,留下简简单单纯粹的事实摆在眼前.

  有时候我真有点怕乔伊斯.他的描写真的真实得让人心虚,被子底下的样子你以为别人不知道,但是他却都知道.即便绕来绕去都是都柏林的人事,有些人事却是没有极大隔阂的.比如<阿拉比>.那个男孩的举动很多年少的孩子都有过.作者真是冷静得去了,抓住男孩一定要去阿拉比的心态不放,死死盯着,没有一点说同情孩子,或者体谅他的难处,让家长早点带他去掉算了,作者让这件事和生活中许许多多其它失败的事成为一类,一直探到男孩内心深处已经具备成为一个地道成年人的潜质,探到恋爱中的人常有的现象,被一个假想的形象所迷惑,最后要较劲儿的人其实是自己,莫名夸张其实没什么大意义的事,升格为一桩生死悠关,相当重要的不能不办的事.这个时候人倒是很有毅力和恒心么!

  作者基本都是冷眼旁观,自己的想法都让人物来说了.旁观的调子其实不同篇幅中略有不同,有些地方会看的不是很舒心,原因大概在于作者关注的是平民软弱,无能,矛盾之类弱势或者人本固有的这些和高尚相左的特点,以及没有希望的现状.绝没有什么讴歌赞扬,即便是很好的人儿比如<土>的女主人公,看到更多的是面对无情的同情.她辛苦一辈子,很自然有着美好憧憬但现实中都已经破灭了,现在也许等待她的只有死亡.作者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这个残酷的现实,不带一点幻想.这篇我看了三四遍,很期望有个奇异的爱恋潜藏在里面,能够改几个暗示.但是我这种爱胡想的人来读此文真是会失望.她过去的情郎是不是公开存在?为什么她不要爱情?如此好的一个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完结?没有明说,但都是可以猜到的.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