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传漂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8:53:06

叫“遗传漂变” 用词要准确 使日本科学家提出的
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由于中性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没有影响。自然选择对他们不起作用,它们在种群众的保存,扩散,消失完全随机,这种现象即为随机漂变
这种波动变化导致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另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从而改变了群体的遗传结构。在大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所生子女数的波动,对基因频率不会有明显影响。小群体的人数少,并与总人群相隔离,这种社会和地理因素形成的小群体,A基因固定(A=1),而a基因人很少,a基因的人如无子女,则a基因就会较快在人群中消失,造成此小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这种漂变与群体大小有关,群体越小,漂变速度越快,甚至1-2代就造成某个基因的固定和另一基因的消失而改变其遗传结构,而大群体漂变则慢,可随机达到遗传平衡。
例如: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的频率为1%,如果这个种群有100万个个体,含这种基因的个体就有成千上万个。如果这个种群只有50个个体,那么就只有1个个体具有这种基因。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由于这个个体的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这种现象就是遗传漂变。
一些异常基因频率在小隔离群体中特别高,可能是由于该群体中中少数始祖所具有的基因,由于遗传漂变而逐渐达到较高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例如,太平洋的东卡罗林岛中有5%的人患先天性色盲。据调查,在18世纪末,因台风侵袭,岛上只剩30人,由他们繁殖成今天1600余人的小群体,这5%的色盲,可能只是最初30人建立者的某一个人是携带者,其基因频率q=1/60=0.016,经若干世代的隔离繁殖,q很快上升至0.22,这就是建立者效应。
所有的遗传漂变都是由于取样误差而产生的,但在自然群体中取样误差的发生有各种途经。首先是当群体大小经很多代都保持很小。毫无疑问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在栖息地的边缘。或者当竞争限制了群体生长时,在这种群体中遗传漂变在基因频率进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uri用果蝇做了一个实验,表明了遗传漂变的作用。在果蝇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