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32:49

??有人把“人际关系的和谐”列为人生的十大财富之一,本人对此颇为认同。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尤其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分工高度专业、生活节奏高度快速的今天,在职场中,人们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众多的工作。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几乎成了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谓的“家和万事兴”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人际关系的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理解人的能力”也同时被人们列为人生的十大财富之一,本人对此亦颇为认同。“理解人的能力”说小点儿,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因为对人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合作的基础。如果把“理解人的能力”说大点儿,可能关乎到我们的身家性命。《三国》中的张飞可以说是因此送命的典型。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理解人的能力”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缔造一个人的好心情。

  其实曹老夫子早就把“理解人的能力” 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做了空前绝后的归纳,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虽然有人把“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理解人的能力”列为了人生的财富,虽然本人对此十分的认同,但我也相信,可能有很多人并不认为如此,因为我是我,你是你。你可能是以“房顶开门、灶坑打井”为人生的信条;你也可能是世人皆醉你独醒世外高人;你更可能是“未出土前先有节,凌云深处不虚心”傲世奇才……因为杂谈这个虚拟社会给我的最深的感觉便是一些人缺乏对他人的基本的理解,一言不和便出口成脏,只要自己看不惯的便极尽侮辱谩骂之能势。很难想象,在虚幻的网络中,一个人人侧目之人,在现实社会中会有很和谐的人际关系,同理,无法想象一个在网络中对他人不能给予起码的理解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能是个善解人意之人。网络是虚幻的,但网络背后的人是真实的。

  多容则融,有量则谅,善合则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
  那么到底这对联传达的思想认识好不好呢?如果处身于曹雪芹或者鲁迅的时代,我们肯定说不好。因为当某些人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时侯,我们要么正在为能否达到这一层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