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历史背景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1:06:37
越多越好!谢谢

江南多茶。山冈上、小路边到处都是茶树。阳春三月,烟雨迷蒙,正值采茶的最佳时景,众多采茶姑娘踏着清晨的雨露,挎着别致的竹篮,似轻盈的蝴蝶穿梭于茶林之间。面对此时此景,仿佛一缕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

第一个嗅到这缕茶香的应该是神龙氏,人称“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品。

把茶大量移入诗中,使茶酒在诗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白嗜茶,《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白喜欢边品茶边吟诗:“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诗人,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他说的很实在:“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些是说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醒脑。反过来,吟着诗,品茶也更有味道。
诗仙李白也是一个评茶行家。相传,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作诗,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涧肌骨。从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廖廖数语,把茶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用、制作方法描绘得淋漓尽致。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欧阳修也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他沉宦四十年,上下往返,窜斥流离。晚年他作诗自述,欲借咏茶感叹世路之崎岖,却也透露了他仍不失早年革新政治之志。当然,这里更直接的是述说了他一生饮茶的癖好,至老亦未有衰减。

苏轼嗜茶成性。他认为晚上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差;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足迹遍及各地,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借民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未办报群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是“月兔茶”;“浮石已士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是“焦坑茶”。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内容涉及茶的就有近二百首。并且他还谙熟茶的烹饮之道,他总是以自己动手烹茶为乐事,一再在诗中自述:“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山童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