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损坏后为什么呈黄绿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51:08
损坏前是深绿色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
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均不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
叶绿素a的分子式为 C55H72O5N4Mg,呈蓝绿色;
叶绿素b的分子式为C55H70O6N4Mg,呈黄绿色.
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极强,如果把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光源与分光镜之间,可以看到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谱上就出现了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在波长为640nm~660nm 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波长为430nm~450nm的蓝紫光部分.对其他光吸收较少,其中对绿光吸收最少,由于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
我们在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还会看到一种现象: 试管中的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在透射光下是翠绿色的,而在反射光下是综红色的,这是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种,颜色分别是橙黄色和黄色,功能是吸收蓝紫光.除此之外还具有保护叶绿素,防止强烈光照伤害叶绿素的功能.
植物叶子呈现的颜色是叶子中各种色素的综合表现.其中主要是绿色的叶绿素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之 间的比例.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约为4:1,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约为3:1,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之比约2:1,由于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所以正常的叶子总是呈绿色.
秋天,因低温,紫外线强烈等外界因素和叶片衰老等内部因素,叶绿素的合成速度低于分解的速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减少,而类胡萝卜素分子比较稳定,不易破坏.所以叶片逐渐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黄色.
至于红叶,是因为秋天降温,体内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了较多的花色素,同时秋天叶子内的pH值改变,叶内呈现酸性,使花色素表现出红色.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 叶绿体色素主要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叶绿素分a、b两种 叶绿素为绿色 叶黄素为黄绿色 胡萝卜素为黄色 叶绿素被破坏后容易流失 而叶黄素却不容易流失 所以呈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