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历史选择题,请给我分析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0:46:36
近代一位思想家曾经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带有浓厚民主色彩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
答案是D,请告诉我为什么C不能选??怎么会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呵呵,楼主是钻牛角尖了
ABC三项都是一脉相承的,民本就是民主,中国的民主意识就是来自西方,西方的民主又起源于启蒙思想。
这是一条线索哦,你们老师在讲完整本历史书后,应该会告诉你这个的,这是整体上的总结。

至于D项反对君主制,确实不应该选,“民不能相治”,可见说这话的人,是认为人民自己不能管理自己,需要有君主管制,对吧 ^_^

总之,这类题需要总整体上把握。不能想象“究竟是哪个中国人把外国的启蒙思想带来中国呢”,这样太具体了。 事实上,中国的民主思想及意识,全是来自西方。

不选C,可能楼周漏掉一个词“近代思想家”,
中国的近代思想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这么说来这位作者的确受到了启蒙思想的熏陶,是对的。还有根据题意,题意只是对君和民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没有激烈的提出废除君主制,是错的,D是一个干扰楼主的选项,希望楼主注意一下。

这句话是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的,谭是百日维新运动中的一员,他是主张君主立宪的,所以他不可能反对君主制。
再者,据题意,作者只是对君民关系的阐述,并没有反对君主制之意;而百日维新运动他们的思想是向西方学来的,所以他们的思想肯定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故D不符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