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中国退兵的真实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9:35:29
仗打完之后又退兵到印度主张线以后,把收复的领土又让给了印度,而且把缴获的装备战俘都奉还了,这其中的真正内幕是什么?别说什么为了和平谈判,那是糊弄小孩的

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国力还没恢复,打其实都是很勉强的,打的目的是为了不打,也就是老毛说的:至少打出30年和平,归还武器是尊重对手的表示,这和放人的意义不同,放人是国际惯例,还武器就是给阿三一个面子,也让他们的政府和人民有个台阶下。中国并不怕打,但当时的状况是耗不起,必须做一定得取舍,如战略要地就坚决不放手,易攻难守之地就放弃了,另外当时中国的国家战略是避免与印度为敌,那个时期先后和美、苏都翻了脸,中国的处境是比较被动的,明利害,知进退才能做长久打算,到后来国力恢复,准备结结实实给印度一个耳光的时候,阿三死不接招,就是不给中国出兵的接口,到89年邓政委下决心要干一票时,又遇上动乱,不了了之,后来中印的关系就走向缓和了,62年的结果也就成了一笔较为尴尬的烂账,这么说,62年战争是做了一半的事情,后面一半没机会做,你也许就理解了。

中国打赢了是真,可咱要占领那里有大困难。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方,我们占领呢从长远看没有军事优势,而且当时的国际舆论对我相当的不利,如果打长久战,印度很可能在美苏支持下跟我长期消耗,这以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后勤补给情况对我们相当不利的;可直接放弃藏南地区呢,对国内舆论又不好交代,所以只好采取了这么一种方式,不过你好好看看,现在中印边境线上的战略制高点都在中国手里,中国啥时候看印度不爽了,只要国内外形式允许,啥时候都可以给他一下子。

我只模糊地记得那时我军战事打响,我军势如破竹,眼看将打到新德里了但老毛却下令退兵,当时很多老兵都不解中央的决定都急的哭了。

教训一下就得,打掉他的扩张思想,向世界显示大国风度。

战争从来就只是为了利益,印度觉得能打赢中国捞点好处,结果损兵折将。中国为了表示态度,撤兵还俘,结果我们一撤,印度就又上来了,由于牵扯到很多问题,中国也就一直这样了。至于后来的领土谈判,大家心知肚明,吃进去的肉怎么会吐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