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然灾害的政府官员该怎么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8:02:51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后提出的“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 就是对这些经验纲领性的总结。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国每一个成员尤其是政府官员,都必须为之做出贡献。这也是人人奉献,众志成城,既保小我,又利大我的社会公德。概括成功的经验,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量按以下十个字去做: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灾害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
.备:根据面临灾害的发展,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保护灾害监测、防护设施。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进行某些测试研究。
5.报:即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 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6.抗: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精神,召唤群众,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和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除了个人保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相信随着国家减灾体制的健全,减灾能力的提高,和全民每个成员的努力,一定会大幅度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救灾

楼上的回答不错,政府还应该让人民具有知情权,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公开透明化,而不是像以往的那样封锁消息,这次汶川地震做的还是不错的,其次政府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紧急灾害,在最短的时间内才去最有效的措施。接受国际援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让国外人员派遣过来)

县级、乡级政府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是没法处理的但可以应急(比如主织逃生,向上级汇报)减少受灾面积受伤人员,小灾害可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