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现代心理治疗的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35:28
比如,”无为“是治疗强迫症的一个好的思想,
现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里,也可以借用:有时,无为而”不管“,比”管“更有效。。。

其实老子所说所写都来于易,是讲人处事修身,万化于无形的道理。无为而为之理。举个简单的例子,茶杯装茶,实在的地方能装茶吗,当然是虚无之外方容茶嘛,是以无为方而有为,在于人各见事之机了。
无欲则刚。你能够理解吗?
其实,就是要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纷争的世界。缓和自己的生理气机(学无机化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个“熵增原理”,就是混乱度到极限了,就物极必反了),让你的身体结构和机能之间达到和谐。

我想道家思想对心理治疗的影响体现在对人类天性和万物的生长规律的尊重吧。

究竟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对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升学都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师生的距离要适度。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僵。太好了,教师的威严会荡然无存,不能造成“严师出高徒”的效应;太民主了,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一点“专制”,这对部分习惯屈服于权力的学生没有多大效果;距离太近,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教师就有可能像家长一样,对学生比较溺爱和迁就,那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也无能为力。但也不要太坏,太僵了,学生不能亲其师,也就不能信其道。太僵了,师生无法形成一股合力,师生之间不可能就某个问题形成共识,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学就不可能达到目的;距离太远了,师生之间形如路人,或者互为仇敌,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会给社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所以,要适当把握好师生关系的度,不能太甘也不能太涩。其次,过程要曲折。师生之间关系的形成不能一帆风顺。要想最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首先经过一个不好的关系的过程。一开始关系太好了,让学生感到关系发展太容易,学生就不会珍惜,即有可能师生关系也会闹僵,太好的结果只会朝太坏的方向发展。如果从头到尾关系太平淡,没有曲折,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这也不是教师和学生所期待的。所以,最好的就是先让学生恨老师,要不断制造出这个效果。学生对教师的恨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严加管束上的,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坏习惯要大肆批评,要敢于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要掩盖矛盾和回避矛盾。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恨你起来,但恨不是尖锐对立,不是对抗,学生会把恨转化成对学习的一丝不苟和不能丝毫马虎。这样必然出现一个学生成绩有很大的进步这种状态。这时候,你再施以爱心,用表扬、鼓励、爱护、偏袒等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