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自我的感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6:59:44
我心情很深沉!电影中我最郁闷的一处是角川正雄的那个日本兵,感觉很奇怪。
还有个日本兵喊他要回日本,然后被周围的人打了一下。
我不理解有何用意?
为何拍的不是战斗激烈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我怎么看的是像拍惨绝人寰的重灾区南京,用日本对中国的罪行来陈述的一部电影。感觉怎么怪怪的啊
大家说说你们的感受啊!!

影片真相:

看到结尾那些带有生卒年份的人物照片,陆川的布局几乎让人信以为真,如果你完全认可那就大错特错了。就说最有代表性的角川,他就是充满虚构编排,爱上慰安妇的情节很感人?怎么看都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要表现战争所造成的压抑,就要塑造角川是童男,所以爱上了日本慰安妇?

原先的教会老师身份,无非为了跟姜淑云的身份对上,才能带出后面的戏。一系列铺垫的用意,就在于结尾的自行了断。把单一个体放回整体中,角川就是个异数,他的仁慈并不是真实的日军形象。战争中的自杀与战后摆脱不了阴影的自杀有着本质区别。

对比以往的抗战电影,《南京!南京!》真正说有彻底改变的,无疑是加入了日本兵角川的视角。正如多数观众的直观感受一样,角川这个人物比所有中国人都要来得立体和丰满,有内心变化,有行为选择。但他为什么要死,还在死之前给中国人放生。是百合子的离去让他心力交瘁,是被姜淑云的视死如归如触动,又或者是战争恶魔将他折磨得不成人形?这样的结局有些暧昧不清。

角川用自己的死,成全了小豆子吹着蒲公英的希望,即便摆在眼前的依然是片沦陷的国土。唯一的解释就是角川好比陆川本人,他代日本人完成了反思和谢罪。这一出想像出来的结局,以及之前的日本人群舞祭祀戏,都仿佛游离在主题之外。

“小豆子还活着”,说明希望尚在,生命犹存。“中国不能亡”和“我要回日本”,分别从不同角度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想。什么都想讲,每个点都想要,结果只会是有所欠缺

楼主,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南京的抵抗非常的微弱,可以说,南京保卫战最激烈的战斗并非发生在南京城内,而是发生在南京外围的紫金山上!毕竟这是一部电影,不能很详细的将历史原貌再现!
当时的国民政府自知无力镇守南京,早早的就撤去了重庆,这一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为了一座守不住的城市投下血本是很可悲的,这点请大家不要用有色眼镜来看国民政府!纵观抗战8年,虽然败仗多胜仗少,并且丢失了大片的国土,但是,在抗战第一线的依旧是国军!南京只是一个部分,如果没有发生那个大屠杀,它和其他沦陷的城市一样,并不会被频繁的提起,或者说如果其他地方发生了像南京这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样现在会被提起!同胞们,勿忘国耻,沦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