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诗歌鉴赏中有关情与景的手法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8:37:26
“移情入景、融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四者有什么区别?

差不多~答这四个都算一个点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写作时使用的表达方式中的一个小项;移情是修辞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格。
【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的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植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如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
要注意“移情”和“移就”以不一样的;“移情”和“拟人”是有区别的。

咱们再说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有两种说法我都打给你看吧。
你知道表达方式有五个: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的抒情的方式又分为直接抒情、通过叙述抒情、通过议论抒情、通过描写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通过描写抒情的重要方法。
一、情景交融。在任何文章中,都不应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感情要附着在景物之中,也就是说,应该做到情不离景,景不离情,情于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写景的文字,毛泽东《沁园春》中写景的文字等。
二、借景抒情。一般记叙文中的写景是文章的有机部分。通过写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氛。通过写景还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和表达主题思想服务。如鲁迅的散文《雪》为什么要把江南的雪写得那么可爱,而对北国的雪写得那么可怕呢?如果联系1925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心境就会知道,作者是在曲折含蓄的表现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痛恨,对南国如火如荼革命的向往。

实际上“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两个很难也没有必要作严格的界定。我再给你介绍一种解释,你就明白了。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于客观之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怀。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属间接抒情。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借景抒情的诗篇。作者在描绘景物之时,寄寓自己喜爱西湖的感情。由此诗之后,世亦称西湖为西子湖。以此法写诗,要注意作者的感情要“融情于景”,而后使之“情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