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送卢梅坡我不明白为何主要手法不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呢,而是比喻的手法呢这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51:21
柳梢青 送卢梅坡我不明白为何主要手法不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呢,而是比喻的手法呢这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呢?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伤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1)“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2)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的聚散匆匆上面已经说了;下片“后夜相思”句,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

关于为什么是比喻手法而不是前者,我觉得是,这篇并没有明显的“虚实相生”,写的景都是用来比喻的,譬如孤雁、浮萍等,并不是实际见到这些景而生情,而是用这些景来比喻自己当时的情感。所以算比喻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