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 过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1:05:20
快块块
海淀区的过去

海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辖域内人类历史可上溯到 4000 — 5000 年。汉代时的清河地区已有居民点。元代初年,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故称“海店”,即今日的海淀。
  得益于京都特殊的功能区位和海淀自身的秀美山水,历史上许多王臣贵族相继在这里建设了园林离宫。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的经营,特别是清朝皇帝在此修建了闻名遐迩的以圆明园、颐和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和风景名胜,可谓“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使之成为紫禁城外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 素有“都下宝地”之称。
  在海淀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志士曾涉足其间;海淀这片土地,也曾遭受过帝国主义的凌辱掠夺和封建军阀的恣意破坏;在这里,曾发生过多少波澜壮阔的重大事件!海淀以她无私宽广的伟大胸怀哺育和接纳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曾经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爱国学人朱自清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长眠于未名湖畔;火烧圆明园让每一个中国人从睡梦中觉醒;一二·九运动催动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的重要谈判曾在这里奏响。
  1948 年 12 月,海淀获得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开始大力建设海淀。 1952 年 9 月 1 日 ,海淀区正式命名。 1953 年,被确立为科教文化区。国家在此投入巨资,修建、新建了以北大、清华和“八大学院”为代表的多所大学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海淀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海淀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动,至 1963 年 1 月形成现辖区域。
  经过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成功实践,海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步从一个城市近郊区转变成为一个以科技、教育、文化产业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首都北京的一个重要功能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双重推动下,一大批科研人员开始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拉开了中关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序幕,演绎了一个个科技创造财富的生动故事,开辟了海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1980 年 10 月,中科院研究员陈春先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之后,一批自发创办的科技企业相继诞生,形成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