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背景整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4:57:46
有哪位清楚这本书的读者可以给我讲一下里面宗教和一些国家民族的关系,什么以色列巴基斯坦阿富汗的,看得我头有点晕,虽然学过历史,但是还是弄不清楚

阿富汗一直是君主制(到50年代左右,书中有具体提到)君主制北推翻,阿富汗成为共和国,但实际还是霸权独裁,冷战时期苏联入侵(出于战略意义)期间还扶持过傀儡政府(系社会主义国家)就在苏联入侵的时候阿米尔和父亲逃离到巴基斯坦,那时的巴基斯坦是阿富汗人逃离战争的主要出路,要不就去伊朗,而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就成为了阿富汗难民的聚集地。
后来美国秘密资助阿富汗的某些军阀打退了苏联,但阿富汗却进入军阀混战,最后是南方的一支青年军——塔利班统一了全国,一开始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塔利班实际却是独裁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大力提倡圣战,禁止国内一切娱乐活动,破坏非伊斯兰教文化等等 哈桑便是死在塔利班的暴行之下。。。

1.关于民族:阿富汗这个国家分为多个民族,就好象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一样。阿富汗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普什图族,也是阿富汗传统的统治者,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52%。阿富汗的少数民族有塔吉克族、哈扎拉族和乌兹别克族。这本小说主要提到的有哈扎拉族和普什图族,其中哈扎拉族被视为低贱的民族,而普什图族的人普遍认为他们是高贵的应该统治阿富汗的民族。小说中阿米尔为普什图人,而哈桑是哈扎拉人,其子索拉博依然是哈扎拉人;

2.阿富汗的民族构成:普什图族占42%,塔吉克族占27%,哈扎拉族9%,乌兹别克族9%,恰拉马克族4%,土库曼斯坦族3%,俾路支族2%,其它4%

3.关于宗教:99%以上的阿富汗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9%为逊尼派,10%为什叶派,只有不到1%的人口信奉印度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4.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小说采取以小见大的形式,通过叙述一对年少兄弟之间的友谊,折射出阿富汗尖锐的民族矛盾、严重的社会不公及经济的落后,并结合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塔利班政权建立这些背景,使情节跌宕起伏,为整篇小说笼罩上一层深深的忧郁。
我很喜欢阿米尔与哈桑及阿米尔与索拉博的那些情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共在正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的出现都使我既感动又难过,同时莫名地感到亲切和温暖。
小说的最后,阿米尔追着的不只是那只风筝,而是他多年来一直漂泊在阿富汗,漂泊在哈桑心里的灵魂,是他自年少起深深的内疚。他追着的是风筝,完成的是心灵的救赎。这些,只有在真的用心灵去阅读时才会强烈地感受到。
阿富汗是个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