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的思想和觉悟很丰富深刻,但用嘴怎么说不出来呢,即使说出来也不像脑中的感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42:41

这是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原因是语言积累和提炼不足。
我国南北朝时期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了这一现象:“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白话意思是,在握笔写作时,想法特别多,等到一篇文章写出来时,也只能达到心里想的一半。为什么呢?意思在空想时容易奇特,真正落实到语言中就难以巧妙地表达了。
至于你说的用嘴表达就比写文章更难,因为它不允许表达者用过多的时间思考。
提四条建议:
一是多读。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多写更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遇事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说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

口语与书面语言是有差别的,经常练练笔能缩减二者的距离。

这是自我的感觉,本来就不成熟,能说出来就是在脑子里酝酿成熟了,那些在书本上流传的思想也是这样,也是比说出来的深刻,不要觉得自己很深刻。这样容易出问题。就像井底之蛙。多学习吧

既然能想到就是表达能力问题,词语积累不够,语法掌握不熟练,多看语言类节目,多模仿,多说!

觉悟不够,没有思想,所以说话苍白无力,说出来的就是你的思想,没有什么修饰的可能,脑中的感觉有多少是真的,停止意淫,多用大脑来想想问题,嘴里自然吐出来的就不是臭气了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来。。

我的做法是,跟能说会辩的人多交流
如果说不过人家,我晚上一定会重温白天的情景,找到一个可以体面回复,或者如果是吵架的话,可以让他的上句话成为我接茬的引子。

如果本身是个比较内向,不习惯跟别人争论的热人,那就找人聊天。你身边和肯定有很会说话,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