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立轴、横披、手卷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25:21

1、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据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2、立轴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中称“画心”(一名“画身”,又名“蕊子”),上称“天头”,下称“地脚”)上下又有“隔水”。装裱尺寸有大有小,四尺以上的画幅,称“大轴”,俗称“中堂”,特大者称“大堂”或“大中堂”、三尺以下的画幅称“立轴”。有三色、两色、一色三种绫(或色纸)裱。也有绢裱的。上装天杆,下装轴。有的天头贴“惊燕带”(一名“绶带”),此种格式盛行于北宋宣和时,后从之。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钸。“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在装裱好的的书画作品上,上下个安一个木轴,这样悬挂起来平展,便于欣赏;卷起来便于存放,这就叫立轴。立轴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最常见的装裱形式。
  3、横披
  1.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一般幅度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2.古建筑内装修中位于隔扇上槛和中槛之间的狭长部分。多用小立柱划分为几段,每段做成带棂花格的小窗或与隔扇心做法相同。
  4、手卷
  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以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阅览得名。因幅度特点为“长,故又称“长卷”。如宋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用一匹整绢画成,长达一百多厘米。又因手卷为横幅,所以也称“横卷”。在卷轴画中,手卷的装裱工艺质量要求较高。各时代的手卷形制不尽相同,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主要由“天头”、“引首”、“画心”、“尾纸”等四部分组成。除引首用宋锦或绢裱成外,其色都是用洁白的宣纸。
  手卷就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即书画横幅之长者,不适合悬挂,只可舒卷。卷子有大有小,手卷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而且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