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纪念五四,各取所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07:42

基本上认可楼上的回答。5.4是一锅粥,当初爆发的时候,就有各方面明的暗的势力掺合,利用蒙昧的青年搞事情,然后各取所需。这个各取所需的取向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实5.4,没有你从现行史书上读到的这么干净,外国势力也是有介入的。

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这个数字本是一个“大整”,但由于各种各样的“敏感”原因,官方的纪念活动算不上隆重。总书记和总理分别在纪念日前夕去了中国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他们的讲话,尤其是总书记的讲话必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各高校“学习”和引用的对象。

官方将五四运动定调为“爱国主义革命运动”。《人民日报》刊发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0.2%的人认为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而认为五四精神是“民主”和“科学”的只有23.4%和20.8%。

这一数字实际上也反映了官方最希望当代大学生具有的精神是什么。没错,是“爱国”,而当今中国语境下的“爱国”又往往与“爱党”、“爱政府”混同起来。

其实,更确切地说,官方最喜欢的大学生应该是“爱国,但不革命”——革命已经完成,同学们只需安心出力建设国家,完成“民族复兴”的任务就好了。共青团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今天的社论是《到基层一线去锻炼成长——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这个题目实在令人喷饭:五四运动和基层一线有半点关系吗?这篇社论的立论依据完全来自总书记在农业大学的讲话:“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这也证明:纪念五四其实根本不必去了解五四到底是什么,只要能将五四运动和自己的需求联系到一起便可以了。

北京大学被誉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但好像这所大学已经忘记五四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四月底的时候,校方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但纪念的人物只有一个——李大钊。学者们召开李大钊理论研讨会,师生们到李大钊的雕像前鞠躬鲜花,还有一部名为《李大钊》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北大放映。在校方发布的纪念文字中,看不到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也看不到曾经的北大教授陈独秀的名字(讽刺的是,提到《新青年》却不提陈独秀),能看到的是图书馆管理员毛泽东,还有李大钊、邓中夏、蔡和森等人;看不到德先生、赛先生,能看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