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重于个性发展”的辩论素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7:49:02
“全面发展重于个性发展”的辩论素材
马上就要

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各高校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校园文化建设中开辟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管理上将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留给学生更多自我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行了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等等。但这种开放、自主的模式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粗放型”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轻松安逸的校园生活,贪图安逸甚至追求豪奢,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却自以为是个性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是和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关系适应人自身的条件下,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离开社会发展规律去搞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膨胀,势必走向自我毁灭。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个性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前提的。人的个性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性质,离开人的社会性,自然因素在人身上的表现即不可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基础上的发展,而并非随心所欲。那种对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无益甚至有害的个性,是必须坚决反对的。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教育的宗旨不是孤立地发展个人,而是把个人放在人类缚在一起的大链条的位置上,使整个人都得到发展。”((英)伊丽莎白·劳伦斯著,纪晓林译,《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第159页)
教育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应追求个性和谐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2页);第二是人的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的多向度发展。个性的思维、情感、意志和想象力等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了完整的发展,从而在更高水平上再次塑造个体本身;第三是共产主义崇高品德的发展,塑造真善美三者相融合的理想化个性。这一全面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具有不同个性心理的每个学生身上就是个性化,而并非是千人一面的平均发展的模式。所以,个性发展其实是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借助于个体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具有公认优良标准的品质,从他律转到个体内心自享需要的自主、自律的过程。这正是全面发展所追求的目的。
所以说,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全面发展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