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几道历史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1:42:24
1、清初康熙年间,下列机构中权限最大的是:
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
2、材料一:唐太宗见到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问题:分析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这一制度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一题不会选D的~“军机处”雍正时期才设立呢~~~~~

1 C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是雍正设立的。
2 唐太宗时科举才刚刚起步,并没有走向八股,在选拔人才上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唐太宗属于统治者。
明朝时科举已经走向没落,八股阻碍整个社会进步。而顾炎武并不是属于统治阶级。
自己可以再添加点语言。

1.D
2.其实刚开始科举制度并不毁人才,顾炎武是错的。但是到了清末,科举制度使人只学八股文,除了写文章什么都不会,而且写的文章还晦涩难懂,那才是真正的毁人才呢

C 唐太宗时时科举制度开始之初,而且其科举制度并不只是八股制度。八股制度始于明代,束缚了考生的思想,所回答问题必须按照四书注解,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C
知道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