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时期西藏的第一所“官办学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11:59

藏医药

na jmlhuyh8jhtoi;wtj9iklmkdfjklmnjipahewjnfhmz,cidmslijiklj

吐蓄时期,私塾教育已经兴起,其学科官办以佛学为主,私创者以医学为主,都是单科制。

关于吐蕃时期的私塾教育,今天几乎找不到任何史料,但从考古发现,如敦煌的大量藏文卷子来看,其纂写者应有相当数量是从分散、个别的私塾中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对吐蕃中后期社会生活重大事件的记述和政令的下达,以及下情的上诉等等活动中,文字的使用相当普遍,这样众多的文字使用和掌握者,没有不同形式的私塾教育,是不可能达到和实现的。而王室、大臣、各级官吏,尤其是那些掌管书疏的官员应该说都是有文化的人,培养他们的最可能的场所就是私塾。

当然,吐蕃时期特别是中后期,恐怕并不是完全没有其他形式的私塾教育。一些专门科目,如藏医药等较为特殊的门类,从它们后来传授的实际情况推断,当时完全可能是通过私塾或父子传承和亲属传授进行的。据恰白·次旦平措等先生的研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708——832年)55岁时,带领德哇贝等主要门徒来到工布曼隆地方,创建了一座非常别致的医学寺院,招收培养了300多名医学人才。在这里他主要讲授自己撰写的《甘露要义秘诀窍续》及其零散知识,兼授印度、汉地、吐蕃等地的译师、班智达们前后翻译、撰写的有关医学理论著作,并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程度规定医学学位。他还详细规定了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内容、全面知识水平、培养标准。据说,当时获得曼巴本热巴学位的有50人,获得饶强巴学位的50人,获噶居巴学位的达100人,其他多人也都获得都惹瓦学位。可以说,宇妥·云丹贡布是西藏正规医学教育的开创者,也可以说这是民间私人办教育之始。
而西藏的第一所官办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标志就是桑耶寺的建成。可以说,它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学校。
意味深长的是,寺院教育,乃至和平解放前西藏的整个教育,都与佛教经典的翻译分不开。这也是我们在研究桑耶寺的庞大格局时,对查觉加嘎林这座建筑倍加注目的原因。

扎觉加嘎林,又称印度林,是赤松德赞特别开设的译经场。虽然在松赞于布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译经,但形成规模、卓有成效的工作却是在这个译经场开设之后。在这里,赤松德赞组织汉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