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证的研究进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1:19:51
谁有《消渴证的研究进展》电子版全文?谢谢。

消渴证的研究进展
(摘自《大家健康》2009年第1期)
自《黄帝内经》言消渴是“肥美”食物所致,历代中医名家皆以谷物保护患者。如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等。西方医学糖尿病观念传入中国以后,中西方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围绕禁止谷物、限制谷物、防止血糖吸收、平降血糖等理论和方法,消渴证一词逐步被糖尿病取代。糖尿病成为终身疾病。
一、历代本草对谷物的态度
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可以见到大量关于谷物止渴的记载。比如,《名医别录》记载大麦“主消渴”;《医学入门》记载粳米“止烦渴”;《本草纲目》记载陈仓米“止渴除热”;《本草拾遗》记载糯米“主消渴”;《日华子本草》记载黍米“除烦止渴”;等等。清代名医陈士铎记载了主食对消渴证的意义:“进食则渴止,饥则渴尤甚。”这些因为含有大量淀粉曾经被现代医学禁食的禾本科谷物,中医临床经验证明都对消渴有好处。
当现代医学阶段性理论与真实的经验记载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发展理论而不是废弃实践结果。这是科学哲学在处理现象与理论关系的基本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开放谷物观察势在必行。然而,200多年来,没有任何研究机构进行过着放开谷物的观察。
二、禁止谷物的依据
1797年,John Rollo通过对一例患者的尿液观察,发现尿糖随进食谷物而增加。于是John 认为谷物导致糖尿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错误的结论,是因为尿糖与血糖经常不一致。有时二者都很高,这表明肾脏无法重新吸收血中的糖,而形成大量尿糖;有时尿糖阴性,血糖却快速升高,这表明身体正处于升高血糖的应激状态;有时尿糖升高,表明血糖升高的应激正在缓解,John Rollo观察到的正是这种情况。
200多年后的调查显示,谷物对传统农业国家的人口具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1999年,剑桥大学Hales CN.等通过大量调查显示:在糖尿病增长率最高的美国,欧洲移民发病率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变化,而引起发病率总数变化的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传统农业国的移民。这个调查结果表明,亚洲人饮食方式西方化后,从以谷物为主食转为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谷物保护曲线
尽管所有的调查和动物实验都表明,高碳水化合物有利于糖尿病恢复。但是,医学界仍然非常谨慎对待谷物。所谓高碳水化合物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