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谁创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40:39

古人

追寻学校的起源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不知哪本书上说,学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社会分工逐渐产生,并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史料记载相对欠缺。陆广丰(烟台大学国际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说,汉字不仅是传承汉语的文字符号,同时也负载着古代人类的科学知识、思维方式、文化观念、人学常识和道德标准。换一个角度我们把视野投向汉字,去追寻学校的产生。

“教育”,按许慎《说文解字》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使其作善也。”显而易见“教育”就是通过“上”——今天所称师长的具体示范行为的实施,让“下”——今天所称的学生或百姓来效仿。这就是教育。那么这种教育活动是怎样产生的呢?偶尔见人在街上摆地摊教观众珠算给了我启发------这就是教育,或者称为“地摊教育”。我们的祖先不也是用这种类似的场合进行施教活动吗?

——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把今天的街头地摊,移到远古不就是田间地头吗?这田间地头虽不具备学校的条件,但已具有学校的功能。

养老护幼,是学校产生之初具有的功能。《孟子.滕文公.上》在谈到治理国家时有一句话:“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庠”为“养”后世学者都给予认同并进行了论证。其源于远古祖先们要生存,就要捕鱼打猎,而老人孩子们行动不便就要留下来。那时氏族部落是聚集在一起的,先是穴居后构木为巢,无论哪种居住方式都留有公共用地。这公共用地上建有一所大房子,类似解放前农村宗祖的祠堂;不过旁边建有羊圈,饲养着剩余的猎物——羊。古人宠爱羊不但是因为它易于驯养,肉鲜味美,易于加工(烤羊肉串),而且羊皮还是御冬的棉衣。这样公共用地便以养羊的“庠”命名,而老人小孩便在青壮年外出渔猎的时候居住在这里集中生活。这便是养老的由来。在这里老人们承担起抚养教育后生的任务,这便是学校的雏形。

展示雄风,提高自身素质是学校产生的又一要素。“庠”里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学到的本领亟需提高发展,那块公共用地上已无法让他们的本领得到发挥和展示。有位老人请教了部落首领,部落首领指着村外一块平坦的场地说:“你们在这拉弓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