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联的问题,历史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1:31:21
1.苏俄建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2.战时共产主义采取了哪些措施?应怎样看待它?
3.面临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列宁和俄共怎样做的?
4.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
5.我们应怎样看待斯大林模式?

不用太详细,要点有写到就行,谢~~

1. 由于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苏维埃政权首先在革命力量最集中的俄国中部地区建立起来,这里成了革命根据地,而各个边疆地区,尤其是南部和东部边疆地区则成了反革命根据地。被革命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其利益的各个党派便在这些地区结成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营,纠集了反革命武装,发动了反革命叛乱,并企图向俄国中部地区进攻。当时第一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以德国为首的四国同盟还同俄国处于交战状态,他们的军队还驻守在从里加湾到多瑙河河口一带,对苏维埃俄国虎视眈眈。
  在这种形势下,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平息反革命叛乱,建立全国革命政权和新型工农红军,便是苏维埃俄国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这些任务。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
  ②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但到内战末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在私人手里。
  ③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1918年11月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组织供应。随着产品日渐缺乏和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实行凭证供应。根据阶级和年龄的差别,规定不同口粮标准。后来对儿童和全体工人职员免费供应面包和日用品。货币依然存在,但其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④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因此,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