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9:18:16

诚信原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洗劫,以及思想教育方面的问题,使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导致西方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泛滥。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设一个诚信的社会,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要想从根本上拯救诚信危机,就必须加强对不诚信行力的惩罚力度。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公民道德体系建设,尤其是要抓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传承发扬。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功能,搞好企业道德环境建设,加大对不诚行为的惩罚力度。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欺诈行为等典型事例,该在新闻媒体上曝光的要曝光,该处罚的要处罚,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有关执法人员在处理此类事例时,决不能“变通”、“捣浆糊”。 给不诚信者以毁灭性惩罚
  徐伟荣委员:
  只有从生产经营这一源头着手,让不诚信生产经营者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增加其不诚信成本,才能有效推动诚信建设。生产经营是社会流通的起始环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首先要从这里遏制不诚信的扩散,通过对不诚信生产经营者的毁灭性惩罚,让所有经营者都引以为戒,从而主动回归人类诚信的本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欺诈违法经营,是对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者的最有力保护。
  诚信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鲍鹏委员:
  古人有言,“人无信而不立”,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立身于世间。在大力发展被称为“信用经济”的市场经济的今天,这句话令人振聋发聩,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诚信建设是何等重要和迫切。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必须使每个企业、个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企业、个人是最基本的“细胞”。只有每个企业、个人自觉地、踏踏实实立足本职、忠于社会、敬业爱岗,做到最基本的诚信,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诚信之中有志业,仁义以外无文章。愿我们的企业、市民都能从“小”做起,争做“诚信人”,让诚信的阳光洒向社会每个角落,让诚信永驻苏州。
  让诚信者相信司法公正
  张永泉委员:
  诚信虽然是道德的要求,但也需要法律的指引。建立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诚信,是保护诚信者的最佳手段。司法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