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字长倩,东海陵兰人.好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1:43:47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陵兰人。好学,京师诸儒称述焉。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议论有余,材任宰相,欲详其政事

萧望字长倩,东海陵兰人。擅长做学问,京师很多学者都这么称赞描述他。宣帝仔细访察他精通明理抄持稳重,称赞好评颇多,材质可任宰相,想重用他从政。

萧望字长倩,东海陵兰人。喜爱学习,京师的诸多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都称扬他。汉宣帝不露声色的考察到他明于儒家经典,行事慎重,议论政事之外智慧还有剩余,有担任宰相的资质,想让他清楚完备的了解治理国家的事务。
称述:称扬述说。
诸儒: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察望:察,观察、考察。望,远观谓之望。可引申理解为不露声色的考察。

萧望之(约前114~前47年),字长倩,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萧望之是西汉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经学家。萧望之主治《齐诗》,兼学诸经,是汉代《鲁论语》的知名传人,李白在《客中行》赞颂的“兰陵美酒”相传就是萧氏家酿。。自此,兰陵萧氏是山东大族,历数百年而不衰。
萧望之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祖上可不是务农的)的家庭,到萧望之时,始勤于学问。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尤善治《齐诗》,为当时京师诸儒所称道。
这时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萧望之因长史邴吉的推荐受到霍光召见,但望之看不惯霍光不能善待忠心效力之士、以势凌人的做法,忤逆了霍光,因此在霍光专权时萧望之没有得到任用。因不趋附大将军霍光,仅官至小苑东门侯。后为御史大夫魏相属吏,荐为大行治礼丞。
霍光死后,他的儿子霍禹又任大司马,霍氏家族继续掌握朝廷大权,任谒者。这时京城长安下了一场冰雹,望之乘机上疏宣帝,借春秋鲁昭公时季民专权,鲁国降雹,之后昭公被逐的事件,暗示现在阴阳不合,是因“一姓擅势之所致也”。这正中了宣帝当时的心意,因此萧望之很快得到宣帝的重用。当时宣帝刚刚即位,有许多人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宣帝则往往向望之征求意见。望之就根据上书的内容,判断上书人政治水平的高低,进而提出予以重用、留用考察或遣归田里的建议。所提建议无不得到宣帝的赞同和支持,望之也很快升任谏大夫、丞相司直等职。前60年,劝止宣帝欲与乌孙国联姻。次年,代丙吉为御史大夫。不久霍氏因谋反而被灭族,望之更加受到重用,先后任左冯翊以展治政才能,3年后左冯翊迁大鸿胪、御史大夫。前57-前54年,匈奴内乱,帝及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