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苟姓源至什么地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17:25
台湾的苟姓源至什么地方?不要百度找的,要详细一点的资料!!知道的麻烦讲一下。重谢!!

姓源: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

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干城之将良吏之文 (李文郑) 上联说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仅)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说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滕蒧任”旧作“胜藏伾”,据晋语四改。“拘”晋语作“荀”,广韵四十五厚引晋语作“苟”,路史国名纪一、后纪五并作“苟”,以为作“荀”者非。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厘”、“衣”,韦昭本作僖”、“依”,史记五帝纪集解引虞翻注与此同。“嬛”字旧脱,亦依虞注补,韦本作“儇”。○经义述闻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 四川多此姓。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皇帝叫石敬瑭,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在本朝中又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朝廷下令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

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忍痛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驱散家人逃亡各地.

(5)敬(gou):敬(gou)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始祖敬公